您的位置:首页 > 智库百人会 > 智者活动

智者活动

陈广:居民生活权利得到落实才能实现真正市民化

更新时间:2016-11-18

编者按:

 

    早前,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马洪基金会承办的“有序推进深圳常住居民市民化”学术沙龙在深圳CDI大厦成功举办。深圳市社科联、马洪基金会、中国幸福研究院汇聚一批来自政府、社会组织、民间研究机构的各方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使常住居民市民化、如何为非户籍居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等问题。现将沙龙主要精彩观点和主要媒体报道摘编整理,以飨读者。

 

    1990年底,我到深圳市体改委工作,直到2013年调到台办,在深圳做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工作。对改革工作有体会,也有很多感想。刚才徐景安主任就常住居民市民化提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也提到深圳的户籍制度改革。前些年,深圳市对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出台一个大的、系统的改革方案。但一些相关的改革没有停止过,如积分入户制度的完善和推进。当然,积分入户政策仍可以按照中央统一要求进一步完善。下面我想结合当前深圳的具体情况谈一些看法。

 

一、城市化和市民化的关系

 

    刚才徐主任在谈到市民化的时候提到了城市化。我认为,当一座城市的大多数人口都实现了市民化后,这座城市才能算实现了城市化。这就是市民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深圳市城市化已推进的许多年,原住农民已都转为市民,但如果大多数居住在深圳这块土地的人口还不是本地居民,城市的主体-居民没有真正的成为城市的市民,城市化就远未完成。因为,城市化很重要的指标是人,人没有市民化,此地就难有真正的城市化,或者说是有缺陷的城市化。

 

二、市民的权利应得到重视

 

    一个市民必须有两个权利,一个是经济或者是生存的权利,一个是选举和被选举权利。非户籍没有选举权,包括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委会。居委会主任的选举以前要深圳户籍居民,后来开放了,全国各地的户籍都可以参选,必须要到原居住地开一个证明。我们说市民权利,大多数只提生活、民生的权益。至于政治权利,那是国家统一规定和支配的。徐主任刚才说了很多的居民的权益没保护、不平等、不均等,下来我想集中讨论民生领域,即居民生活的权利。居民在民生领域怎么落实权利,才能真正实现市民化。

 

    我想居民在一个城市生活,必须要有一个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至于其他一些公共服务,应该要均等享有。我们说,居民或者市民必须要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于两个条件:一个是政府要有一定的财力和能力提供,二是这种服务必须要保证居民有体面的生活。户籍和非户籍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一定差异,为什么存在差异?因为我们长期的计划经济带来的是户籍人口和公共服务的捆绑。深圳人到上海,你不能在上海拿粮票布票,只能在深圳拿。

 

    现在我们推进的一些改革,是把公共服务的提供和户籍身份进行剥离,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不论户籍,人人都要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样改革就到位了。国外就是这样,你是我的市民,就提供均等的、基本的公共服务。至于公共服务,那就会有差别。在国外,如美国、澳洲等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是有保障的,但其他一些公共服务也是有差别的。市民、绿卡持有人以及外籍人口,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是均等,即提供有体面的生活水平,比如说教育、医疗的保障,其他一些公共服务,国籍与非国籍就会有差别。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除了刚才说的要有一定财力作保障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即刚才马教授提到洼地效应。深圳基本的公共服务比惠州、东莞完善,人就有可能会涌到深圳这儿来,这是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户籍人口不应该成为市民化和公共服务的焦点,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应该成为我们讨论的焦点。你有一定的财力就必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我主张在深圳居住一定时间,有一定的收入,依法缴税,缴税就有贡献了,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刚才许多人都讨论了一个问题,即积分入户政策。我市的积分入户政策有几个条件设置不是太合理,比如说学历分值过高,低学历的人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入户。最早的积分政策是人口引进政策,过去深圳是采取行政手段阻止人口过快地涌入。深圳落户口不仅仅要满足条件,还要收钱,即城市增容费,后来国家规定取消收取城市增容费。现在要把针对人才的积分入户政策转变为人口的积分入户政策,就应该按照国家2014年的规定标准,就是居住、工作和纳税作为主要的指标。深圳是市民城市,深圳市的建设和运作不仅仅是人才支撑的,高学历的人需要,电工和修理工也是深圳需要的,这些人也要让他入户和享受公共服务,而不能歧视这些人。

 

    深圳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我认为在全国仍然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包括徐主任说的很多问题,我觉得都需要改。

 

三、政府投资与民生投入的关系

 

    现在政府投资,大多都是投入到民生领域,修一条路,建一个市场,盖一所医院,不就是公共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吗?政府投资改善了生活环境,植树多了,空气好了,交通便利了,这些都是民生。现在的政府投资用在国有企业,用在经济方面已经很少了,用在经济领域只有扶持一些产业,或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大多数的政府投资还是投在民生。但政府投资或改善民生,也要有一个匹配的问题,不能总是建大马路,不能总种那么多树,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要关注、提高基本生活水平。

 

 

 

 

 

陈广    深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