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中日民间智库撑起“防灾减灾”保护伞

更新时间:2019-08-04

在中日关系转暖的大背景下,两国在经济、科技等各领域合作也不断加深。日本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年遭受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火山等灾害磨难。在长期抗灾过程中,日本积累了防灾减灾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灾害防御能力在世界领先。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种类多,造成损失大。因此,与自然灾害抗争是中日两国共同面对的课题。在此背景下,马洪基金会联合深圳市减灾防灾联合会邀请日本土砂灾害防治中心理事长山本贤一郎先生监事花井幸二来深展开为期两天的交流、参访活动。



7月30日上午,山本贤一郎先生一行参访了深圳减灾防灾技术研究院,与院领导及技术骨干进行交流,深研院黄剑涛院长、潘龙斌副院长出席。交流会上,黄院长介绍了深研院的主要职能及技术优势,王立新主任和刘智博士则介绍了灾害预警地图系统等深研院自主研发的最新产品。山本贤一郎理事长介绍了日本土砂灾害防治中心的职能及远景,双方就今后深化合作达成共识。



7月31日,马洪基金会与深圳市减灾防灾联合会会长、智库百人会副总召集人杨勤,智库百人会智者及社会学者等四十位多嘉宾齐聚银湖CDI大厦,就“应急响应体制”“防灾减灾体系及设备”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在提高防救灾水平的同时,推动两国和谐共赢的友好关系。本次研讨会由马洪基金会刘炜秘书长主持。



马洪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长郭万达在开场致辞中首先对到场的中日来宾表示了欢迎,他强调防灾减灾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议题。正因如此,中日双方不仅要交流研究相关理论,也要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民众防灾救灾意识。



主讲嘉宾山本贤一郎理事长围绕“在暴雨和地震及衍生的泥石灾害中自我保护”展开主题演讲。山本先生首先分析了目前防灾救灾面临的困境:日本土砂灾害频发,而政府的灾害预警覆盖面有限,加之民众有依靠政府组织疏散逃离、或是认为灾害不会祸及的侥幸心理,往往不会主动避灾。比如,去年西日本洪水灾害发生时,虽然有警报,整个西日本地区只有0.01%的人采取了避灾行动。据山本先生介绍,为应对政府防灾力量不足的困境,以消防为主的志愿者通过特定的训练后组成了“防灾士”防救灾体系。“防灾士”由政府发起成立,并由社会基金支持,目前已达有18万人,今后还将扩充至30万。山本理事长认为,类似的民间救灾组织值得在中国推广。



深圳市减灾防灾联合会杨勤会长以“深圳市民间减灾救灾力量”为题展开介绍。杨会长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了联合会及旗下数十家会员机构的主要工作、装备情况。他特别提到,联合会将举办100场走进社区宣传防灾救灾的公益活动,呼吁政府汲取日本的相关经验,建立防灾救灾大型的体验馆,让深圳市各救援队、居民、学生这里进行模拟训练、学习体验。



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的潘龙斌副院长认为,目前国内在防灾方面面临着与日本类似的困境,双方可以加强合作交流合力突破困境。深圳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的副总经理安超就日本如何通过宣传倡导提升民众主动避灾意识向山本先生取经。山本表示,一是通过加强避难所的设施建设,提高避难所舒适度,来提高居民对其接受度;是,在防灾教育时,以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增加居民对防灾教育的参与度。



深圳市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智库百人会智者马敬仁教授总结时表示: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控制危机是处理潜在的隐患的关键环节。他指出,根据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一系列的轻微事故和未遂的先兆,而这些征兆背后又有更多个事故的隐患。政府和个人都应该重视隐患、先兆和微事故,提升防救灾意识,将损失降到最低。



在研讨会结束后,山本先生和花井先生一行又马不停蹄前往深圳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进行参访交流,施钟淇博士和山本理事长围绕着城市公共安全技术和服务展开研讨。在简短的介绍和交流后,双方表示,未来将围绕城市公共安全突出问题,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的安全风险开展系统研究,为两国城市公共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举办中日防灾减灾研讨会,必将大力提升双方防灾减灾能力,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合作,加强人员和技术交流,建立完善灾情监测预警、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大力提升重特大自然灾害协同应对能力。同时,本次研讨会也为彼此增进了解与互信、促进双方在更多领域交流合作提供了契机,为中日友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