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真正的改革攻坚还没有开始
根据学术界对中国改革分期,1979-1994年为改革的第一阶段,体现了体制突破的特点; 1994-2005年为改革的第二阶段,体现了利益博弈的特点;2005--2012年为改革的第三阶段,体现了改革胶着的特点;2012-至今为第四阶段,体现了改革攻坚的特点。
在改革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从1980年深圳建市,到1994年这一个阶段,应该说深圳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我想这个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当时摸着石头过河,杀出一条血路,深圳的改革甚至做了若干违规、违法、甚至违宪的事,但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全国改革的先行与示范区。
改革的第二、第三个阶段,就是1994年以后的深圳改革虽然依然走在全国全面,但是与全国的改革一样,受制于改革大环境的影响,难以独善其身,重大的改革推出就少了,而且经常走出去向其它地区和城市学习。
另外就是当前的改革,我们深圳的改革虽然改了很多,但是我认为真正的改革攻坚还没有开始,主要是在边沿地带打外围战。
深圳有两项重大改革变了味
与此同时,深圳有两项重大改革在政府和市场的博弈当中变了味:
第一项就是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拍卖,当时改革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在政府没有钱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土地这种闲置而又重要的资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土地拍卖对政府有利,所以迅速得到推广并蔓延到了全国,到后面就变了味,因为对于政府而言土地基金意义太大,你要想它不拍土地都不可能了,不拍出地王都非常困难了,所以土地拍卖成为政府博弈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
还有一项改革就是给深圳非常好的税收优惠政策,这项政策在深圳实行这么些年来,应该说是培育了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和名牌企业,如果没有这个放水养鱼的过程,深圳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本来在深圳试点的很好,应该把这个改革经验和政策在全国推广,但是政府认为,我已经养了你这么多年,我应该把这个政策收回来,客观上政府在与市场的利益博弈中获得了成功。
如果说这些年出现的所谓经济低迷,如果政府能够在税收上每年让出几个百分点还会低迷吗?很多中小企业融资难,假定你把所得税的十个点还给他,他还会融资难吗?他都不需要融资了。如果政府坚持采取宽松的财税政策,中国的企业发展和中国的经济总量应该比现在更好!所以经济低迷,除了其它外在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内部繁重的制度成本造成的,相当的力量和效益在制度成本的内部摩擦中消耗掉了。所以这两项大的改革越到后来,越是变了味,责任虽然不在深圳,但是值得我们反思。
本文是作者于2014年8月2日在由马洪基金会举办的第一期改革沙龙“我们眼中的深圳改革”上的发言,已经作者本人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