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会务活动 > 理事报告会

理事报告会

“一带一路”—— 承载千年使命的筑梦之旅

更新时间:2018-08-09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从此,“一带一路”这一名词开始进入历史舞台。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在陆地它从中国出发有三个走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秉承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它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双边联络机制,借助区域合作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发展大环境。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政策,“一带一路”承载着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完善与变革、改善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政治环境三大历史使命。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在各参与方共同努力下,日益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参与,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中国与许多国家发展战略实现顺利对接,2014年至2016年,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

      在此大背景下,2017年9月10日,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马洪基金会与深圳商报社联合举办了“马洪基金会2017秋季理事报告会”。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在推进经济全球化大战略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为何“一带一路”的倡议能赢得广泛的国际共识?为国内经济开放转型与改革发展又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本次报告会邀请到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迟福林院长就“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的新主角与开放专项的新动力”专题做了主旨演讲,香港珠海学院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陈文鸿担任点评嘉宾。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深圳市政协常委、原深圳市社科院院长、原深圳市委副秘书长乐正担任主持。深圳市老领导张鸿义副市长等聆听了这场精彩的报告会。

      报告会首先由马洪基金会理事长李罗力致辞。他希望所有的来宾都能享受这场高端的思想盛宴,也都有丰盛的思想收获。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迟福林院长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新的十字路口,“一带一路”承载着推进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使命。中国应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加快形成中国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大通道、大布局,赢得国内经济转型和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他从三个方面对“一带一路”作了深入解读。

      首先,“一带一路”是二次开放的重大战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局,中国需要主动推进从“一次开放”向“二次开放”的开放转型,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务实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

      其次,“一带一路”是推进自由贸易进程的重大举措。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按照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新经济全球化观,加快构建多种形式的自贸区网络。以“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制度安排为重点,务实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

      第三,“一带一路”是开放转型的重大机遇。推进“一带一路”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进程,将形成国内的开放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中国需要主动推进以“一带一路”为主要载体、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

      同时,他提出了“一带一路”六大新趋势:一是“一带一路”的全球化的共识正在形成;二是,一带一路”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一带一路”开始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主角;三是,“一带一路”从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发展的趋势比较明显;四是,“一带一路”的推进将比以往明显加快;五是,加快“一带一路”共同治理平台建设;六是,更大程度地发挥智库作用,加大交流合作。

      香港珠海学院一带一路研究所陈文鸿所长从古今视角点评“一带一路”未来的路径和框架。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讲,他指出丝绸之路是一张大网,它是开放的、紧密相连的,中国和美国、欧洲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不同,中国提倡平等、共建、共享,中国几千年的丝绸之路不仅发展了自由贸易还有深厚的文化传播。而今,他建议中国的“一带一路”不要走欧美金融化老路,而是要扩展全球市场,利用海陆丝绸通道,加强和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多方面合作;鉴于非洲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其对应的基础设施、住宅、商业投资等潜力巨大。未来,陈文鸿所长建议,中国企业可以加大在非洲的投资力度,重塑亚非丝绸之路,解决中非贸易不平衡,实现平等互利双赢。

      互动环节上,智库百人会智者李华一针对“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海南和香港在服务贸易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向陈所长和迟院长提问。陈文鸿所长指出香港应把握住当前机会,利用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和“一带一路”战略机会,尽快使经济得到复苏。并且将此时的香港与1958年的伦敦作类比,伦敦正是利用美元的离岸经济中心和与英帝国的关系成为今天的世界级金融中心。只要香港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凭借香港的区位优势和国际化优势,再联合广州和深圳的力量,香港的前途将一片光明。迟院长则是从香港和海南在发展过程中的两次交集展开,一次是90年代初海南成立特别关税区,旨在将海南打造成第二个香港,但是最终没能实现;第二次是海南国际旅游岛预计联合香港形成免税业的链条,推动两地的共同发展,但是最终没能成型。明年是海南特区三十周年,借此机会海南将与香港、澳门一起推动金融、免税和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此外,迟院长特别指出在泛南海旅游方面,香港的海上旅游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随后,美国前沿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建华就“如何推动软实力的提升和“一带一路”改革向深水区发展的方向”向迟院长提问。迟院长从经济层面做出解答,中国当前的营商环境与自身的经济地位并不匹配。主要有以下三大问题:一是产权保护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有待完善;二是税收的结构需要调整,结构性减税效果还不够,应大幅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三是市场监管的效率问题。这些都是结构性问题,从80年代到现在还没得到完全解决,我们下一步需要更加努力,争取有突破性进展。

      紧接着深圳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易全围绕迟院长的报告,提问中欧入世谈判的前景。迟院长表示,中欧是最重要的双边自由贸易,对中欧双方乃至全球发展都很重要。当前,欧洲方面的政策有些变化,但不能因此错过中欧双边自由贸易的突破性时期,这对于中欧各自的长远利益都十分重要。

      来自深圳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记者则问到,2015年3月深圳市政府出台《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政策,但是在“一带一路”的地图,海上丝绸之路没有将深圳列出来,那深圳如何看待自身的角色,如何把握“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迟福林教授指出,未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会将泛南海的发展作为突破口,这是国家战略。深圳的地理位置处在泛南海的范围中,并且发展相当快,如果定位为桥头堡,是合适的。但深圳处在一个转型的关口,如转型的好,未来深圳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深圳的转型离不开香港和澳门,及大湾区建设。相信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深圳会在推动香港、澳门的一体化上做出一些探索,一些特殊的贡献。陈文鸿教授回应,深圳的作用非常重要,深圳关系到香港的发展。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中,深圳一定程度上是走在香港前面的。深圳可以带动香港一起发展,实现深港一体化。

      此外还有多位听众踊跃提问,与迟院长和陈所长热情互动,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 



互动问答

      市政协常委乐正对本次报告会进行了四点总结发言:一、“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紧扣中国国情,把控时间节点;二、“一带一路”的开发主体应立足于企业,要用企业的方式和智慧来开发市场;三、“一带一路”亟需进行市场和政治的风险控制研究,规避海外投资风险;四、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应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马洪基金会2017秋季理事报告会”顺利落下帷幕。“一带一路”关乎着中国未来和平崛起,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带一路”不单只作为一项新的经济政策,它更是一艘承载着千万华夏儿女梦想的巨轮,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驶向奔流不息的历史发展长河。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