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视角 > 其他活动报道

其他活动报道

深圳商报:余斌:房地产投资今后可能零增长

更新时间:2015-09-10

 

● 精彩观点 ●

    今年的GDP预期增长目标是7%左右,我们认为既然是7%左右,略低于7%的增长应当是处在预期的合理区间。

    目前中国正处在改革与危机赛跑的过程中,如果能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尽快取得突破,从而释放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与活力,则可避免系统性的风险。

    【深圳商报记者/董思】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如何?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在“问势2015”报告会上指出,尽管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下降,但整体却呈现出 “调速不减势”的态势。目前中国正处在改革与危机赛跑的过程中,如果能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尽快取得突破,从而释放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与活力,则可避免系统性的风险。


    至于今年的经济走势,余斌预测如果政策效应进一步地释放,则全年预期目标有望实现,但7%左右的增长目标意味着“略低于7%的增长应当是处在预期的合理区间”。

 

调速不减势

四大转折性变化值得关注

 

    尽管从2010年以来,中国GDP增速下降,但从整体数据来看,国内经济却呈现出“调速不减势”的态势。

    余斌列出了四大转折性变化: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2013年,城镇户均住宅超过1.05套;2014年,地方政府高负债难以为继,国务院出台43号文着手治理;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过去30年平均为GDP增速的两倍,回落至低于GDP增速。他表示,这四大转折性变化及其叠加效应,是近年来总需求增速持续收缩的主导性因素。

    “眼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已结束,原有动力逐步衰减,新的动力需要培养。”余斌说,过去地方政府全力抓大项目、抓招商引资就能实现快速发展,而现阶 段,原有的利益机制被打破,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如何探索、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很多地方干部感到没有思路、缺少抓手。余斌认为,要想实现创新发展,挖掘新增长点,唯有靠市场来解决。

 

下行有压力

房地产投资可能零增长

 

    “目前,中国经济已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呈现出需求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企业去库存压力加大等情况,这些因素相互叠加,导致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余斌认为,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投资这一块。

    据余斌介绍,投资领域主要可分解为四个部分:制造业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三分之一;房地产投资今年以来占的比重下降到19%;基础设施投资占的比重22%;其他投资含农业、采矿服务业投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房地产投资仍然处在进一步下滑的过程。

    “从2000年到2013年这14年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平均增长是24%,当房地产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以后,去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长处在大幅度下降的过程中。”因此,余斌认为,如果今年没有政策上的重大调整,房地产投资有可能会达到零增长。

    对于今年GDP增长7%的预期目标。余斌预测,如果政策效应进一步的释放,三、四季度经济下行的压力缓解,则全年预期目标有望实现。他还说,“今年的GDP的预期增长目标是7%左右,我们认为既然是7%左右,略低于7%的增长应当是处在预期的合理区间。”

 

供求再平衡

防止减速恶化为失速

 

    余斌指出,2014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出现增长阶段转换的本质,是为了实现供给、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再平衡。

    余斌说,由于大量过剩产能不能有效退出,供给大于需求,导致过度竞争、恶性竞争、价格大幅下降,PPI负增长。当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的时候,企业利润滑坡,然后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并通过占用资金提高贷款利率等渠道影响到其他行业正常发展,这是当前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效益弱化的根本原因。

    余斌表示,过去,中国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现在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大幅度提高。在消费层面,过去老百姓是以买房、买车为主,现在是以购买服务业的产品为主。在投资当中,过去是以“铁公基”为主,现在则要以增加公共产品。

    他进一步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的阵痛和前期刺激政策的逐步消化,决定了经济运行将持续承压。积极引导市场预期、重视短期需求管理是必要的,可以延缓经济下行趋势,防止减速恶化为失速,但需求扩张空间有限,代价高昂,有些措施副作用明显。

    在余斌看来,当前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逐步退出,促进兼并重组和优胜劣汰。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升级,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盈利能力恢复,才能实现转型再平衡。

 

与危机赛跑

避免系统性风险靠改革

 

    余斌称,目前中国正处在改革与危机赛跑的过程中,如果能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尽快取得突破,从而释放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与活力,则可避免系统性的风险。可如果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迟迟不能取得突破,或许就需要一场危机来迫使市场主体调整并适应新的环境。

    余斌说,2013年,在居民最终消费率方面,中国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但未来中国一定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将会带旺很多产业,为很多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深圳近些年来经济表现非常抢眼,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走在全国的前列。”余斌进一步分析表示,2013年中国投入了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而全球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的美国只投入了1.6%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却投入了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中国和美国在农业领域的差距可见一斑。

    余斌说:“过去30年,我们所做的事情是通过工业制造业对外开放,工业制造业与国际接轨推动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来推动、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现在中国无论是第一产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服务业,都面临重新改革 、重新与国际接轨推动发展、提高竞争能力的过程。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可能出口是下降的,投资的增长可能是下降的,但是未来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这将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