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视角 > 其他活动报道

其他活动报道

南方日报:“深圳逆势而上 因实现了经济转型”

更新时间:2015-12-30

 

   

    南方日报9月1日讯(记者/张玮)“为什么深圳能在整个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逆势而上,是因为深圳基本上实现了经济转型。”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布局谋篇的关键一年。深圳在经济转型和创新方面能否再次成为全国示范窗口?深圳与粤港澳该如何合作?日前,马洪基金会举行首次“问势2015-马洪基金会理事专题报告会”。

 

六大因素助经济转型成功

     

    马洪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李罗力说,从宏观层面来看,去年深圳GDP达到16002亿元,仅次于北上广,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四。今年上半年深圳GDP增速为8.4%,高于全国7%的平均水平,在一线城市中位居榜首。


     

    从国际专利申请量来看,今年第一季度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676件,增长39.4%,占全国的50.2%。研发投入上,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7.8%,占GDP比重4.04%,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相当于排名世界第二的韩国。李罗力认为,这些数据证明,深圳已率先从传统的外延式基本转变为内涵式集约化增长方式,从单纯依靠投资拉动转变为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并走出了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看规模不看效益、只计产量不计资源能源消耗、只要速度不顾环境破坏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这意味着,深圳将再次成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示范窗口和排头兵。”

     

    李罗力分析,深圳转型成功的原因包括“政府的关键作用、企业的根本作用、法治诚信的保障作用、新型研发的引领作用、金融体系的资本作用、深圳文化的催生推动作用”等六大因素。

     

    此外,深圳拥有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没有的数量巨大且质量颇高的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内研发机构和民办非企业类科研机构的涌现,创新了科研机构的运作模式,直接为企业高科技发展服务、直接与市场对接,从某种意义上更适合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的实际需要。”

 

粤港澳合作  亮点在湾区

     

    深圳的发展离不开毗邻香港的优势,下一步两城该如何合作?“粤港澳合作在城市群建设、产业合作、机制方面有令人期待的前景,未来湾区建设将成为粤港合作最大的亮点。”


     

    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说,指标上看,湾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粤港澳湾区的经济总量和纽约湾区相当(1.3万亿美元),东京湾区是2万亿美元;深港湾区可对标旧金山湾区(5500亿美元),其中深圳和硅谷相当;从人口来看,粤港澳湾区是1亿,东京湾区3500万,纽约湾区是2000万;从航空客运量看,都差不多,粤港澳1.2亿人次,纽约1亿,东京9000万。

     

    “纵观纽约、东京、鹿特丹等全球著名的城市群,均依托湾区岸线条件,离不开机场、铁路、港口。”郭万达表示,粤港澳湾区合作有三大突破口,分别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广深港高铁的建设、重启港深机场轨道连接线。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大桥,将于2017年底竣工;广深港高铁也最快在2017年实现通车,这将给香港带来高达870亿港元的经济效益,促进文化交流、旅游及商业活动效率;而重启港深机场轨道连接线是大势所趋,预计2015年和2020年,广东省机场客运量将分别达到1.1亿和1.5亿人次,机场货邮吞吐量将分别达到464万吨和698万吨,港深机场轨道连接线可以形成‘一场两地’综合效益。”

     

    在产业合作上,郭万达认为,粤港澳湾区合作一是可以基于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实现服务业合作的新突破;二是基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实现跨境金融合作的新突破;三是基于深港创新圈,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的新突破。“以中国经济为腹地,以世界经济为市场,希望深港联手打造与纽约、伦敦相媲美的‘全球金融第三极’。”郭万达说,香港和深圳的金融及经济规模加起来,可以等同伦敦或纽约两大全球性金融中心,两者合作完全可以打造亚洲的“全球性金融中心”。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