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视角 > 关于理事报告会报道

关于理事报告会报道

21财经|樊纲:中国经济还会在底部徘徊一段时间

更新时间:2018-02-01

      樊纲认为,中国经济并未走入一个“新周期”,L走到了底部,但仍然会波动,今后几年的增速基本在6.5%到7%之间,但对在底部徘徊的波动不必太敏感,要有一个容忍度。




      2017年,中国经济整体表现好于预期,GDP增速为6.9%,高于2016年,也是近几年来的首次“提速”,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周期?


      1月31日,在深圳召开的“马洪基金会问势2018理事报告会”上,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可以说2016年下滑探底,现在的问题在于探底之后是否能马上反弹?有人开始谈论‘新周期’,但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经济还会在底部徘徊一段时间。”




      樊纲指出,中国经济要处理的问题还没有处理完,尤其是过去十多年里两次经济过热造成的后遗症。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杠杆过高等,樊纲表示,这些问题属于典型的周期性问题,是经济周期低迷阶段清理过热的市场出清现象,并不能将其简单归为长期结构性因素。


      中国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通常是“软着陆”,它的好处是不出现危机,坏处是所花的时间长。樊纲表示,从2011年开始,中国GDP增速开始正式下滑,下滑了6年,现在看来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主要就是清理过剩产能、僵尸企业。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2018年、2019年的预期,我不同意现在经济就进入新周期这个说法,L走到了底部,但仍然会波动,今后几年的增速基本在6.5%到7%之间,但对在底部徘徊的波动不必太敏感,要有一个容忍度。”




      樊纲进而提醒,市场经济的很多功能往往是在调整期才体现出来,比如优胜劣汰,过热的时候不存在危机,而在低迷期,一个行业中可能有三四千家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但产业总体仍然有10%的增长,说明订单不再是平均分配到每个企业,而是向一些真正的好企业集中,行业重组会由此发生,行业集中度提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反弹,外界舆论开始“唱赢中国”。樊纲表示,仍然需要冷静看待中国的问题,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的人均GDP大约为9500美元,美国是57000美元,相差了大约5倍。“而科研能力、教育能力、创新体制等等,这些差距才是最根本的。”


      此外,中国还应该正视长期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增大,商务成本难以下降等等。“一方面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所处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看到这个地位的潜力所在,做正确的事情,把潜力发挥出来。”樊纲说。


      国际环境方面,樊纲指出,好消息是发达国家经济在复苏,带来中国外贸形势的好转。但美联储加息、特朗普减税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投资摩擦等,都将是不确定因素。




      “短期内国际市场对中国来讲并不是一个大幅增长的市场,如果要想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加倚重国内的新动能,挖掘国内的增长潜力。”樊纲表示。


      关于新动能,樊纲列举了更加放松的制度环境、风险投资、含金量提高的中国制造以及日益扩大的消费规模等几个方面。其中关于消费,樊纲指出,随着代际的更替以及其他导致消费增长的因素,中国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消费提高,储蓄降下来,这是中国今后消费增长的潜力所在。


(编辑:陈洁)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