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水平、经济数据等角度考量,虽然普通市民可能比不上专业人士,他们的建议或许并不成熟、全面,但是,由于普通市民往往生活在基层,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某些民生问题反而有着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
日前,深圳民间研究机构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借主办“2013政府工作民间评价论坛”的契机,发起成立了纯公益组织智库百人会,召集民间智愿者系统评价公共政策,年底将发布第一份评价报告。
“智愿者”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由此进入公众视野。作为一个志愿服务发达的城市,志愿精神一直是深圳精神的一个重要切面。而“智愿者”不但和“志愿者”同音,也进一步丰富了志愿精神的内涵。所谓“智愿者”,顾名思义,就是一群以智力服务公共政策的志愿者,他们由来自城市规划、产业发展、投资金融、社会建设等10个领域里的专家学者组成,将通过民间评价报告以建设性的视角对政府工作进行全过程的评价。
对深圳来说,这样一个智愿者平台的出现并非偶然。秉承开放、多元、包容的城市气质,这些年来,深圳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积极介入公共事务的民间人士,他们习惯于就公共领域、公共利益发声出力,形成了政府与社会良性对接的局面与一种向善的制度合力。
按照框架设计,政府工作民间评价报告将针对当年政府工作成效进行评价,比如政府工作报告当年列举的主要任务是否完成,主要承诺是否兑现,在哪些方面公众比较满意,在哪些方面不满意。公众的监督权、知情权与表达权是否得到保障,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来自民间的监督,不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无疑也将更好地夯实公众的上述种种权利。
正是从这个角度看,如何让民间评价报告体现更广泛的民意,体现更多的理性与建设性,显然是一个值得正视的问题。毕竟,这些“智愿者”大都为专业人士,他们有自身的知识结构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信息盲区。事实上,为了体现草根性,这份评价报告的意见搜集渠道便来源于互联网。此外,如何通过更多的调查问卷来“打捞出沉默的声音”,倾听“原生态”的民间声音,也值得探讨与尝试。
从政策水平、经济数据等角度考量,虽然普通市民可能比不上专业人士,他们的建议或许并不成熟、全面,但是,由于普通市民往往生活在基层,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某些民生问题反而有着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在这方面,他们甚至比专业人士更有发言权,更有表达欲望,提出的建议可能也更具可操作性。即便是一些宏大的指向城市发展的观察性话题,很多深圳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与点子。这种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自觉,是城市的一种宝贵资源。
如果说批评就是建设,很多时候,公众批评的焦点问题,往往就是政府需要着手解决的重大民生课题。但需要提醒的是,情绪渲泄不是批评,充满戾气的语言暴力不是批评,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身边某种程度上的现实。推动社会进步需要释放最大的善意,需要更多的“换位思考”。
作为硬币的另一面,深圳人之所以对公共事务有如此多的参与热情,与政府早早地学会了倾听与尊重民意密不可分。开放的权力懂得谦卑,网络问政在深圳早已成为一种常态。许多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发展规划、纲要,在出台前都经历了充分的讨论与博弈。
权力的理性加上公民的建设性,正是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的两大动力。我们乐于看到,这份给政府工作打分的民间评价报告,能聚积更多的网络正能量,能成为政府与民间、专业人士与普通市民之间的互动平台,让理性建言代替网络戾气,一点一滴地从细微处开发与提升民智,让城市“智愿者”更多起来。
原文出处链接: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