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深圳商报:“问势2015”回应六大热点问题

更新时间:2015-09-10

 

● 六大热点 ●

中国经济能否摆脱“产能过剩”、“综合成本上升”的困境?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否继续良性发展?中国改革有哪些新进展?新时期深圳的发展形势如何?深圳在创新方面能否再次成为中国的试验场和排头兵?深圳与粤港澳有怎样的合作前景?这是当前必须思考的六大问题。

    【深圳商报记者/余璐】从换速期的经济走势到国家债务表情况,从深圳的转型优势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建问题……有不同的思想碰撞,也有融洽的观点探讨;站在全国的战略高度,谈深圳 的本土需求。8月29日,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与深圳商报社联合举办“问势2015”专题报告会,邀请6位马洪基金会理事,探讨“如何看待中国经 济增速”、“深圳近期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等六大热点问题。

第一问: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增速?

    “过去是高速增长阶段,现在进入中高速,处在经济增速的换挡期。而增长阶段转换的本质是实现供给、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再平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 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认为,我国接近10%的高速增长持续了35年之久,目前学界对于中高速增长将持续多久没有定论,但他认为这个阶段大抵延续十年左右,平 均增速略高于6%。

    余斌表示,今年的预期目标是GDP增长7%左右,略低于7%的增长是处在预期的合理区间,因为考虑到目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美联储加息、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特别是国内股市大幅下跌的后续效应,都可能对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产生冲击,仍考验着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在这个增速水平上,余斌认为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逐步退出,促进兼并重组和优胜劣汰,同时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升级,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才能实现转型再平衡。此外,应更加注重风险管控,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平稳健康 发展。

第二问:如何看待中国资产负债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下行和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型,中国近年来也进入快速的债务增长阶段,债务远高过资产的增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表示,社会上比较认可的数据是中国债务大概在15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差不多相当于中国GDP的240%到250%。而中国资产负债的特色就在于国有的比重太大,远远高过一般的发达国家。

    解决中国的资产负债表危机,在石小敏看来是任重道远的任务。他认为,在新常态下,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政府主导型、面向固定资产投资、以卖地和房地产为主的增长模式。领导层需要有担当和勇气,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同时在多个层面进行改革。

第三问:中国金融的风险点在哪里?

    “去年,中国第一次出现了资本项下对外投资超过外商对华投资,这是历史性的转型。”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中国正在告别间接融资走 向直接融资。在此背景下,有三个风险点可能引起系统性的混乱:一个是银行的坏账上升;二是影子银行债务违约;三是地方债务问题。

    曹远征表示,未来中国金融要继续发展,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金融如何和实体经济融合。目前中国金融产品具有单一性、贫乏性,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含义是一条收益率曲线,中间有无数个产品衔接,这就是金融创新。向实体经济结合,需要更进一步的改革。

第四问:深圳为什么能够成功转型?

    马洪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李罗力在谈到深圳的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时,颇有信心地表示,深圳正在成功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建立起代表整个国家未来走向的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经济体系,深圳将再次成为引领全国经济转型的排头兵。

    李罗力认为,经济结构的数据是最能显示“效益深圳”的数据。深圳以创新作为主要驱动力,从而实现了经济从根本上的转型。虽然深圳的科研机构和大学都很少,但国际专利申请量、研发投入等在全国都名列前茅,这也促使深圳已然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城市。

    “深圳政府‘有为有不为,不缺位不越位’。”在李罗力看来,深圳转型成功的原因包括:政府的关键作用、企业的根本作用、法治诚信的保障作用、新型研发的引领作用、金融体系的资本作用、“深圳文化”的催生推助作用等六大因素。

第五问:深圳近期改革总体思路是什么?

    “政府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从中长线来讲是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当下的主要目标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这是政府的主要职责。”深圳市政协常委、原市委副秘书长乐正在解析深圳近期的改革思路时表示。

    乐正提到,现在有这样的疑问:经济主导型的政府会不会回潮?“中央军”直接出手干预市场时怎样强调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他表示,当经济开始有下行趋向的时候,制度创新和政府改革不能下行,高效的政府要把经济稳住。

第六问:粤港澳大湾区的突破口在哪里?

    “要将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纳入国家的战略,成为国家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之后的第三个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使香港与内地的经济更紧密地融合。” 马洪基金会副理事长、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从城市群的角度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突破需加快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建设、重启港深机场轨道联接线。

    在产业合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突破口在于深港合作共建全球性金融中心,探索深港“开放型创新”合作模式,重点围绕共同完善和提升港深创新平台展开合作,同时,基于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实现服务业合作的新突破。

    而在港澳湾区合作机制上,郭万达认为关键是跨境治理和顶层设计。他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粤港澳区域协调委员会,创新和完善粤港合作机制。

    原深圳市委常委张思平在致辞中对专题报告会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这有助于深圳了解全国的经济形势、全国的改革形势。他在发言中表示,深圳要提出“叫得响”的改革,就一定要了解全国的改革形势。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