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吕政 在2017年纪念马洪同志逝世十周年所写,
收编于《十载追思 光辉垂范》一书
马洪同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创建人,1977年4月,中央批准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1978年4月,马洪同志负责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马洪同志既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经济界领导人。
明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工业经济研究所建所40周年,在我们为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感到自豪,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披荆斩棘、率先进行理论探索和参与重大决策的以马洪同志为代表的老一代经济学家。
吕政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马洪同志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贡献
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奠基者。1978年以前,我国主要学习和借鉴前苏联计划经济理论和方法,只有计划经济体系下的部门经济学,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马洪同志率先提出和组织领导构建中国的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借鉴日本的产业经济学理论,改造了传统的部门经济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贡献,至今仍然在指导着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工作。
二、推动了70年代末到9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和实践。1979年,国务院设立了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的三个调研组。马洪同志负责结构调整组的工作,由国务院各个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政策研究室的专家,全面系统地介绍分析当时我国经济结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推动了我国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取得显著成效。优化了当时我国积累与消费、农业与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的比例关系,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到80年代中期,基本消除了农副产品和轻纺产品短缺的情况。
这一阶段关于经济结构研究问题研究的代表性理论成果有马洪同志和孙尚清同志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研究》。
三、马洪同志对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贡献。马洪同志全程参与了改革开放初期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和重大决策过程。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打开一个缺口,引入市场调节机制;二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理论主张;三是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国家管理经济的模式选择;四是企业的地位性质和企业运行机制。这些理论成果和政策研究成果集中地反映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我国的经济性质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判断上,反映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的选择上,为后来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四、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党的十二大提出到2000年,我国经济总量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两番。马洪同志带领社科院和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可能性、面临的挑战和困难,需要突破的难点、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需要采取的政策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为中央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五、马洪同志既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直接参与制定经济政策的领导。他在研究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参与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善于把经济学理论转化为经济政策,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值得我们年轻学者学习。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的定位上,马洪提出以任务带学科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至今仍然作为工经所的基本研究方法。工经所的研究工作必须服从于中国社科院,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定位,因此它研究工作的重点不是关于应用经济学一般理论的研究,而是必须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改革和对外开放实际的要求。与此同时,又通过一个又一个研究任务,探索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丰富和发展应用经济学理论。
以上发言,是我们缅怀马洪同志的一种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