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中日碳中和领域民间交流,挖掘合作契机

更新时间:2021-09-08


      9月8日下午,由马洪基金会主办的第四届中日活力化论坛——“新能源与碳中和研讨会”在银湖CDI大厦顺利举办,论坛聚焦“中日实现碳中和计划的难点与合作契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创造这一热点领域的中日互动。


      特邀嘉宾马洪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李罗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低碳城市大数据工程中心主任王东、华夏气候技术中心主任王天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刘子军,以及智库百人会的智者、新能源业内人士及媒体朋友现场出席。特邀嘉宾东京都议员松田康将、社会学者兼特定行政书士近藤秀将,以及中日新能源业内人士,通过腾讯会议出席。


      研讨会首先由李罗力理事长致开场辞。他表示,自2016年起,由马洪基金会创建的“中日活力化论坛”就成为活跃和推动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交往的重要平台,先后在深圳、东京、海南举办了活动,也见证了两国关系破冰回暖的历程。本次第四届论坛的主题定为新能源与碳中和,是在建设面向碳中和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呼吁两国增强彼此了解,深化互相学习,希望能够推动两国政府和民间的交流合作,为最终实现“人类健康”“地球健康”作出新贡献。


      首先进行主旨演讲的是王东教授。王教授作为深圳低碳城市建设的深度参与者,结合自身丰富的研究及从业经验,介绍了深圳建设低碳社会的做法与未来方向。王教授表示,深圳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特大城市,除了重视经济发展与创新之外,也同样注重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经过政府-企业-居民三方的努力,目前深圳绿色低碳的整体格局已经基本建成,清洁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居于全国前列,公共交通也完全实现了纯电化。与此同时,深圳还特别注重碳排放市场交易体系建设与对外交流合作。

      在介绍对外合作的环节,王教授还特别以日本为例,介绍了此前深圳-东京碳中和研讨会的相关情况。至于中长期的碳中和规划,王教授指出,未来深圳将以打造零碳能源格局、实现工业领域全面电气化、建立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高标准的“净零碳建筑”、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作用、以及加强创新和机制保障等6方面为抓手,实现城市的碳中和远景目标。


      随后,东京都议员松田康将,介绍了东京都的“零排放战略”的规划及具体做法。松田议员表示,东京都非常重视脱碳的绿色发展战略。早在日本政府2020提出碳中和计划之前,东京地方政府就率先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规划《东京零排放战略》,并且还在不久前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更严格的时间规划。


      据介绍,东京都政府关于鼓励企业和民众节能减排的政策非常细致,如鼓励民众购买电动车以取代汽油车、鼓励在住宅中安装太阳能板和双层隔温玻璃等。当地对推动脱碳的补贴力度十足,并且也已经取得了客观的成效。


      第三位嘉宾为华夏气候技术中心主任、智库百人会智者王天送。王天送老师结合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最新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与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实际状况,对深圳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未来行动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表示,据气象局数据,近30年来,深圳的平均气温上升超过了1.6摄氏度(大部分归因于快速城市化),短历时强降水情况增多,登陆的台风强度增强,极端天气事件对深圳的冲击越来越大,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仍会持续甚至增强,人类减碳行动刻不容缓。通过专业演算公式,王主任说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能源强度、能源碳含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潜在关系,并据此对深圳市碳中和行动提出了鼓励推广分布式光伏、沿海开发“风电观光带”及改良树种增强“森林风”效应和碳汇能力的实操性建议。


      接着,日本社会学者近藤秀将从政府宏观政策及社会学的角度介绍了他对碳中和目标的思考。他认为,绿色脱碳理念逐渐成为了世界的共识,推动碳中和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中日两国同属于汉语言文化圈,具有相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且人员往来密切,因而两国在脱碳事业的深入合作非常必要。与此同时,近藤先生认为脱碳的过程是企业转型升级、居民生活模式调整的过程,这必然会经历阵痛期。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应该充分兼顾现实民生,避免为了实现脱碳目标而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开展。


      最后一位主讲嘉宾,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刘子军。子军老师以“RCEP和碳中和”为主题,从国际合作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发展新能源对中国未来掌握更大的国际经济主动权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当前的国际秩序中,美元霸权的形成和其与石油的捆绑密不可分,而新能源的出现为中国引领世界摆脱美元霸权提供了重要机会,因而新能源领域很可能将成为中美博弈的重要棋局。


      RCEP签署后,形成了一个集合了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和经济体量的自贸区。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的前提下,中国有机会借助RCEP中合作的空间,与域内国家深化合作,并以此为契机破解西方国家对华经济孤立的意图。


      副总召集人段建仁向专家和学者提问: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上看,从每个市民与家庭的角度应如何予以配合?当然一方面是要有“碳减排”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该如何做?对于深圳的每一位市民来说,应该对碳排放和碳中和有很重要的认识,并且还应有很具体的措施。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于深圳,解决普通市民与家庭在碳减排方面的问题。


       智者范志明表示,意识到气候问题的严峻,个人和机构已采取低碳、减碳的措施,使得碳足迹更少。此外,据IPCC的报告显示,全球气候问题已经非常严峻,迫切需要解决全球的气球问题,想以刘子军老师的个人的背景、事业的角度出发,谈谈全球气候的迫切性能否会推动国际的领导人,全球企业界的互相合作?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刘子军回答说:深圳作为先进示范区,深圳市民的各种意识比较强,第一,从培养群众的碳意识入手,以积分的形式,从个人的信用等级入手,以竞赛参与形式,形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系统,共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进而让深圳市率先成为全球的先进示范区。第二,与日本相比较,由于政府、产业角度的不同,中国仍受到工业和能源的制约,可以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把工业减碳跟家庭减碳、个人减碳相结合,进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北大环境与能源学院博士赵荣宝也比较关注碳达峰、炭中和的政策,并表示深圳缺少关于公共机构建立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标准,由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特殊性,想建立公共机构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核算方法,同时也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参与研究和探讨。


      智者颜攀熙在讨论中说道:我们一直探讨怎么做绿色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今天会议让我树立了这个目标,明天就行动,推动零碳意识、倡导零碳行为、培育零碳环境。将培养中国第一代零碳社会工作者,培养中国第一支中国零碳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队伍,出版第一本中国零碳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守则。


      本次论坛特邀深圳市新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如仕全程主持。他最后总结时说道:不仅绿色发展要融入我们的工作、生活,绿色发展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如何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是我们的长期战略,也是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参与进来、共同推动。今年是“十四五”发展开局之年,也是窗口期、关键期,构建安全低碳高效能源体系,需要中国、日本,以及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参与,真正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合作原则。


      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副总召集人陈燕燕、段建仁和智者牛慧恩、张媛媛、陈水源等及新能源业内人士及媒体朋友等共60余人在现场或线上参加了会议。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