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洪基金会编著出版的《深圳基层治理创新案例研究》一书,通过系统总结、分类呈现深圳市、区、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基层治理实践,为提升中国基层治理能力提供“深圳经验”,为全国各地提供“深圳样本”。
经提炼总结,我们向各基层政府单位、社会组织、工作者提出基层治理十建议:
建议一 党建引领
l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一个“逻辑体系”,关键在于优化治理主体权责关系,重点在于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综合能力,以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多重成效。
l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构建一个多级联动、多方互动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利用“统一战线”来提升基层公共服务。
建议二 公开透明
l 落实打提前量的政务公开,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更应做好精准公开,使“公开”走进群众生活、走入企业生产。
l 将公开要求贯穿于政务服务的不同环节,以公开透明推动两者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接受社会监督反馈,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建议三 科技赋能
l 在基层治理中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智慧治理新模式,打造基层智慧治理新平台。
l 将基层治理的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用科技手段给社区治理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为社区精细治理、精准服务提供支撑。
建议四 群众为主
l 以社区服务居民需求为导向,聚焦居民关心问题,推动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l 针对群众关注的物业纠纷、劳资纠纷、重大工程层层分包等突出矛盾,可建立社区风险评估机制,采用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式,强化基层的综治维稳工作基础。
建议五 协商回应
l 打造新媒体交流平台,拓宽民意沟通渠道,推动政府部门适应网络议政新型协商治理平台模式,以民主协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建议六 资金支持
l 盘活和引进第三方资源,通过“政府购买、企业捐赠、基金支持、服务收费”等方式汇聚资源,推动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
建议七 社区文化
l 用现代化的形式及方法重新诠释和解读社区文化内容,构建良好的基层人文环境,内化到基层多元主体中,共同打造以文化为纽带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建议八 心理健康
l 关注弱势群体、特殊人群、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以被服务对象为中心,链接政府、司法、医疗、社会组织等资源构建覆盖基层的心理服务网络,提供全过程、长期性和精准化的服务。
建议九 多方参与
l 通过明晰主体角色、构建“一元多核”基层治理格局、推动公共空间营造,推动社会工作参与城中村的服务和治理。
l 通过“产、学、社”结合的方式,推动基层调查研究,广泛链接群众,提高基层主体的参与意识,增强参与能力。
建议十 人才培养
l 完善培训机制,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社区服务者的专业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l 通过积极心理治疗的平衡模型来介入社区服务者的职业倦怠问题,着手微观、着眼宏观,营造自我关爱的氛围。
点击阅读图文并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