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集思广益,切实做好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工作,我会应深圳市政协提案委的邀请,汇聚我会智库百人会对“十三五”规划有研究、有特长的十位智者,在我会李罗力理事长带领下,于2015年8月20日下午,在市政协会议室召开了“科学编制我市‘十三五’规划协商建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我会智库百人会多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纷呈的发言。现将座谈会主要内容整理汇编,供大家参考。
政协是参政议政的法定平台,对促进协商民主有非常特别的价值。就我市目前编制的“十三五”规划,我建议通过政协的渠道,呼吁和推进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增强其深度和广度。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虽然各部门编制“十三五”规划,有提过要组织公众参与,但是整体感觉公众参与的力度有点强差人意。项目组和委托方对公众参与的理解过于简单,方法也很单调,做一些问卷调查,组织几场座谈会,就算是完成了公众参与的工作。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整个“十三五”规划,无论是市级层面还是区级层面,各部门的规划发挥空间不大,在规划远景、目标和导向上,上级部门已经定好了调子,市区“十三五”规划重点在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间通过有系统的公众参与,开展对各种相关利益主体的分析和研究,对于达成社会共识有莫大的好处。从某种意义来说。公众参与重过程,也就是大家普遍强调的“程序正义大于实体正义”。
十三五规划要突出公共政策属性,由以往注重指导项目落地的技术蓝图,转为注重引导目标实现的公共政策手段,将单纯的规划方案技术文件转变为统筹发展的政策平台,划定不同层级政府的管控、考核和评估体系,使十三五规划成为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共识;成果表达上更加简单明了,更加可操作、可执行、可评价,实现“简化管理,明白管理”,加强公众参与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传统规划对技术化的描述转化为公共可理解、可参与、可互动的政策阐述,引导公众主动参与十三五的制定。公共政策制定都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开门办规划”应该成为今后规划编制的重要原则,要使新一轮五年规划的编制过程,成为凝聚市民共识的过程,让规划更好地呼应民声、汇聚民智。
中央有很多文件说要做公众参与,但做得都很弱。粗浅来看,政府整个法律、规划,都落后于社会实践,社会发展和本身政府的敏感度是有一定时差,一般在两到三年时间。因此通过公众参与来弥补知识的局限和利益的阻隔,建立相应的机制。一是多方利益协调机制。如何界定不同规划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各自所代表的利益诉求存在哪些差异?如何在决策过程中提供利益博弈平台?如何保证公共利益与各方利益自己的最优平衡等?二是有效民意表达机制。如何提供有效的民意表达渠道与方式?如何完善公众民意表达的规则和信息指引?如何保证各利益方都能多元的发表意见?如何处理和归纳公众意见?如何将公众意见有效地翻译为规划决策语言?三是政府回应反馈机制。如何合理地决定采纳、不采纳公众的意见?如何快速有效地回应公众的意见?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途径来回应和反馈公众?如何与公众形成“参与—反馈—再参与”的良性机制等?如何公示才能获得公众的认同和支持,以利于规划的有效实施?
公众参与是一个权利,是社会公众主体权利的表现。我们建议在每一个“十三五”报告后面有一个公众参与说明副本,说明白公众参与是怎么开展的,你发动了哪些人,那些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了,怎么组织的,用什么方法,什么时间段开展的,最后怎么形成吸纳别人的意见。这样在成果上有要求,就会倒逼各部门去重视公众参与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