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记者喻剑,2017年09月12日报道】9月10日,由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深圳商报社共同主办的马洪基金会2017秋季理事报告会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举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作了“‘一带一路’——承载新经济全球化的使命”的主题演讲,香港珠海学院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陈文鸿进行了点评。来自企业界、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众多嘉宾出席报告会并参与互动。
“一带一路” 二次开放的重大构想
“一带一路”是中国二次开放的重大构想。在迟福林看来,不管从外部环境、内部禀赋、开放重点、开放途径、资本流向,还是开放路径、开放体制、国际角色等诸多方面,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不仅面临经济转型,同时也面临开放转型,需要从“一次开放”转向“二次开放”。
迟福林认为,未来十到十五年是中国转型升级最关键的时期,未来三到五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配置窗口期,把未来中国十到十五年的经济做好,中国就会实现从大国走向强国。
三到五年、五到十年中国将发生哪些变化?迟福林认为,从结构转型来看,中国将呈现四个大的变化:
一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工业主导将向服务业主导转变。他认为,经济全球化突出的表现就在制造业的信息化和服务化,尤其是制造业的服务化将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主,未来十年机器人可能应用更广泛。
二是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将从物质性消费为主向服务性消费为主的转变。迟福林表示,目前,中国城镇居民在服务性消费方面所占消费的比重大概为40%。未来十年,城镇居民的服务性消费将以每年1.5个百分点上涨,甚至更快。到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在服务性消费方面所占消费比重将达到50%,2030年将达到60%。这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将成为拉动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力量。
三是城乡结构的变化。迟福林认为,城镇化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如果农民土地物权得以破题,农村户口得以取消,公共资源得以均衡化配置,城乡格局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将对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经济增长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四是货币贸易为主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型。迟福林认为,中国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变化将为服务贸易带来巨大需求。
“一带一路” 构建经济全球化的新主角
正是在国内转型及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带一路”适应了中国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需求,同时也适应中国大国经济地位变化的需求,成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构建开放包容共享的经济全球化的新主角。迟福林认为,目前“一带一路”的内涵与外延正在不断扩大。
在外延上,今年成功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29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国际组织总计1600多位全球重要嘉宾出席,覆盖了五大洲各大区域,“一带一路”已经从65个国家为主体、以亚欧合作为重点,逐步扩大到全球的“65+”。
“一带一路”的内涵不断丰富。迟福林认为,一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目前“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已经覆盖44个国家,而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十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一个百分点。据东盟研究院研究,2021年到2030年这十年,按照现在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使东盟各个国家的GDP增加42.3%。二是以产能合作和服务贸易为重点。迟福林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互补性较强,尽管有些产能在中国过剩,但是对发展中国家仍具有一定竞争力,所以中国绝不是简单的产能输出,而是有质量的、有发展前景的一些产能,并将产能合作逐步扩大到服务贸易领域。
迟福林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时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并与全球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主角。
“一带一路” 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的重大举措
“一带一路”也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的一个重大举措。迟福林认为,中国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要按照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新经济全球化观,加快构建多种形式的自贸区网络,以“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制度安排为重点,务实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
在务实推进“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区网络的融合方面,迟福林认为,要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重点突破。比如现在上海合作组织,未来一定时期就可能会成为多边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另外,还要建立多种形式的“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合作圈,比如在有些国家采取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策略,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安排先行先试,打造区域贸易中心。同时,也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跨境经济合作区,比如在主要港口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等。
在推进“一带一路”多层次、多种形式自由贸易进程方面。迟福林认为,要推进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升级、加快泛南海旅游经济圈建设。
在务实推进“一带一路”中欧合作方面。迟福林认为,要把中欧合作与亚欧合作加以融合,亚欧合作将会放大中欧经贸合作的空间,有利于加快亚欧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要加快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并抓紧准备自贸协定谈判。
“一带一路” 带来开放转型重大机遇
“一带一路”既是经济转型内在需求,又是经济全球化提出的需求。迟福林认为,在“一带一路” 开放转型的重要机遇面前,“一带一路”既要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又要能够形成国内转型改革的动力,需要在多个方面特别重视。
要推动国内服务业市场开放与服务贸易开放的融合。迟福林认为,目前中国实行的自由贸易战略,重点在服务贸易,难点在服务业市场的开放。要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国内自由贸易区的转型。迟福林认为,目前国内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还有待加快,目前自贸区负面清单有95项,其中有71项针对服务贸易。在服务业市场开放上,中国要逐步先行先试,这对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适应“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要积极开展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从不同区域的特定优势出发,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旅游、医疗、健康、文化、职业教育等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走出一条开放转型的新路子。迟福林认为,比如海南岛可以搞全国第一个放开医疗先行示范区,允许外国医生在那儿执业,允许国外的医疗设备免税进来;比如深圳,可以在医疗、教育等方面有一些突破,这对深圳市民、深圳的转型发展都会影响深远。
要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并以“一带一路”形成国内区域开放的新格局。迟福林认为,“一带一路”为国内区域开放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平台,各地要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各区域开放性经济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