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问势2018”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举行
(深圳商报记者 陈发清)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走向如何?全球经济与国家的发展、宏观经济趋势是什么?1月31日,由马洪基金会和深圳商报社联合举办的马洪基金会理事报告会“问势2018”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举行。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樊纲作为主讲嘉宾畅谈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看法,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徐林作为嘉宾进行现场点评。共有300多人出席了当日的报告会。
仍需处理经济过热后遗症
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滑。不过,2017年全国GDP增长速度是6.9%,比2016年高了一点。“可以说2016年下滑探底,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探底之后是不是马上就能反弹,我个人认为大概还会在底部调整,恐怕还会在底部徘徊一段时间,走一个L型。”樊纲表示,因为我们要处理的问题还没有处理完,要处理的就是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面两次经济过热造成的后遗症。
过热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处理产能过剩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消除,一些过热产业的存货及过剩生产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清理。“产能过剩的处理可能会伴随着一批企业的关停并转重组等,这都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樊纲表示,市场经济的很多功能往往是在低迷时期才发挥作用,比如优胜劣汰的概念。
当然,中国处理经济过热通常采取软着陆的方式,使局部风险不引发全局性风险,不形成危机式的局面。“这样的好处是不出现危机,坏处就是处理时间长。”
从2017年的增速来看,2016年已下滑探底,但并不能说现在经济就进入新周期。“这个L型走到底了,但是仍然会波动。今后几年经济增长,我觉得基本就是6.5到7之间。”樊纲表示,这种波动也不必太担心,它在底部就可能这一年高一点,第二年低一点,对待它要有一个容忍度。
全球化新增两股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出现了唱好中国经济开始新周期的声音。樊纲表示,仍要冷静的看待中国的问题,毕竟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即便GDP接近美国,但中国人口是美国的五倍。“事实上,真正的差距还在于科研能力、教育能力、创新体制等方方面面,这些差距才是最根本的。”
樊纲表示,现在应该多做一些改革的事情,多做一些有利于今后稳定增长的事情。譬如正视长期发展中面对的挑战:劳动成本上升,商务成本仍难以下降;各种差距扩大,社会紧张程度加大;环境恶化;债务率增高,金融风险加大;国际形势变化,包括特朗普冲击等等。
当然,在这种压力及困难面前,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的发展潜力。“差距就是潜力,中国人均GDP只有9500美元,工业化程度也就70%左右,城市化不到55%,70%人口为低收入阶层,这个就是中国现在的瓶颈、差距。”
当前,很多人担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开始倒退。“事实上,全球化推动的原始力量仍然在。”樊纲表示,全球化最初就是由发达国家的资本推动的,跨国公司需要找最便宜的地方生产。当前全世界的跨国公司、资本家们仍然在全球配置资源,并继续推动全球化。同时,过去三四十年又新增加了两股力量在推动全球化。第一股力量是发展中国家。第二股力量有中国、韩国等新兴国家。新兴国家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需要到全世界配置资源。
倚重国内新动能持续发展
当然,贸易保护主义对短期的市场会带来波折,中国要想进一步发展,要更加倚重国内的新动能。樊纲表示,中国的发展新动能主要有四个方面。
经济体制对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更加宽容和鼓励。樊纲表示,这些年,政府的简政放权,为创新、技术进步、模式创新提供更宽松的制度环境,这是一个新动能。譬如对金融产品的宽容态度,让一大批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来了。当前的微信支付等新兴支付手段,共享单车等一批新生事物都在宽容的政策下成长起来,为下一轮的创新打下了好基础。
第二个新动能就是风险投资。樊纲表示,十年前,中国的风险投资几乎为零,VC、PE这些东西都没有发挥作用,而现在大家的思路都开始转变,不是想着银行借款,而是想着怎么融资,用股权融资的办法。有这个创新发展就不一样了。
第三个就是中国制造的外部效应开始提升,中国制造有了制造强国的口碑。
第四就是中国的消费增长了。樊纲表示,目前中国的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尤其是低收入阶层最近这些年收入增长比较快,而且社会保障也开始起作用。特别是,互联网电商发展,以及旅游经济都带动了中国消费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