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垃圾问题上,一方面,面对处理能力建设速度日益跟不上垃圾产生速度导致的“垃圾围城”危机,另一方面,垃圾被认为是具有丰富开发价值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从现实情况出发,如何科学制定垃圾处理方法,如何形成经济又高效的垃圾处理和管理模式,及如何实现垃圾管理和处理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深圳城市垃圾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2012年,深圳市政府首次将“垃圾减量分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立法和源头等多个方面着手应对,通过加快推进餐厨垃圾管理立法进程、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等措施,促进市民观念及行为习惯更新,力求建立起垃圾科学处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城市,实现深圳的可持续性发展。
2016年8月26日下午,由社会科学联合会、马洪基金会、公众力智库共同举办的“立及行动—九个垃圾分类与减量社团的观察”沙龙活动在银湖CDI大厦101会议室如期举行。现将研讨会主要发言整理汇编,供读者参考。本刊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马洪基金会立场。
垃圾分类,我们如何“立及行动”
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是我到台湾上大学才渐渐开始的。在台湾,每个人都自觉履行环保和垃圾分类,完全没有制度压迫感。我身边所有的好朋友,他们自觉提醒我们吃完的外卖,如果有自己的碗装就不要使用一次性的东西。他们去超市买东西,很自觉拿上可以循环利用的购物袋,这些细节让我深受震撼。
我在台湾明显感觉到环境的带动,身边所有人都这样做的时候,你不去垃圾分类会觉得自己是不是跟这个社会脱节,会觉得道德受到审判。当我回到深圳,大家比较随意丢垃圾,我有时也懒得再分类生活垃圾了,因为即使我分完类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帮我处理后面的事情,这是我的感受。
我是学社会学的,我想做社会的调查,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立即行动”,我觉得这个名字起得特别好,也是我关注的话题。开展调查之前,我对深圳、全国垃圾分类的信心是零,确切地讲应该是负数。其实深圳还是非常努力地在做垃圾分类的,虽然力量比较微弱,但能感觉到正在成长和进步。下面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一、 优秀案例分享
(一)前端分类减量
先说前端,前端有很多不得不说的故事。我第一个驻点企业是宝安新村的英尔科技,我主要讲一下他们的厨余分类。他们的理念就是垃圾问题的处理必须要从源头上减量和分类,减轻整个环节的压力,才能让衔接不上的后端处理可以运作起来。
我去宝安新村的时候遇到两个大妈,我很想听居民的意见,她们对英尔科技垃圾分类的成果非常赞赏,觉得不仅帮她们解决了环境肮脏的问题,而且还得到了小礼物。小礼物到底是怎么获得的?整个小区分布有好几个专门处理垃圾厨余分类的机器。怎么做的呢?拿一张专用的卡,到机器上面刷一下,把厨余丢进去之后再刷一下,这个积分就会被记录跟踪到一个系统里,操作非常简单。这样的话,长期做厨余分类的居民的积分就会计入数据系统里,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查询,看自己可以兑换什么礼物。居民目前可能还不会自觉地为了环境、为了大家、为了国家去做垃圾分类,但是我可以为了一瓶食用油去做这个事情,从而形成习惯。小朋友对这个机器也很感兴趣。这是一个垃圾分类的游戏,如果你分类对的话,就会得到一个对号以示安慰,虽然这个游戏看起来没什么奖励,如果我们从小孩开始,教一些垃圾分类的理念,是很好的突破口。
宝安新村驻扎着一个绿色铁皮屋,每天都有义工在那里驻守,监督垃圾分类的执行和解答当地居民的困惑,这和大浪石凹的驻扎点感觉都是一样的,就是要长期的影响,不是蜻蜓点水式的。宝安新村还有小义工,这个小区的小孩子跟大义工合作,向居民传播垃圾分类的理念,入户指导,节假日的时候由一个大人带领一个小孩入户,讲解垃圾分类的事情。这个方式特别巧妙,一方面小孩子很热情,你跟他们讲这些理念的时候他们很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小孩说我要帮你垃圾分类,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接受度更高,这个方式更能让垃圾分类的理念传播出去。我觉得每个试点小区都可以发展一下这种模式。
绿宝宝垃圾分类指导环保中心。他们非常注重在地宣传的方式,能让当地人切身体验,比如亲手制作一些东西,感受垃圾分类的好处。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理念就是“授课”,他们常常去学校讲课,主要是小学,去传播垃圾分类的环保知识,把这些知识放在课本上,放在行动上,比如说以做作业的方式,让他们能够切实的去执行,通过授课影响下一代,这是很棒的事情。
零废弃生活体验馆。在这里,他们用一些数据告诉我们环保的重要性,这些数字不全都是负能量,有一些是正能量的,比如说垃圾分类,或者说干湿分类,可以帮社会做什么,让人印象深刻,大家有空可以看一下。我看到这里还展示着高大上的饮料瓶回收基地。我们在街上很难见到有害垃圾的垃圾筒,我觉得真的很好,让大家有更多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意识,但是更希望这些垃圾桶以后会出现在街道办和小区,会变得普遍,而不只限于展览馆。
这是我感受很深的事情。一个大概50多岁的义工,以前是一个司机,他非常热情地跟我说,他有十几年的义工经验,展示给我们四个证件,他说他把之前很不好生活陋习改掉了,我特别震惊,这比戒毒还厉害,所以我对这些公益人士的付出和贡献十分钦佩。
绿果果生态环保中心。他们做得特别好的就是活动,比如“资源回收日”、“小手拉大手”等等。我记得很清楚的一段故事,就是夏天天气很热,他们白天,尤其是中午12点到下午2点,要去拉4个以上的垃圾桶到举办活动的地方,然后还要撑帐篷,撑完帐篷还不能休息,因为活动就要开始了,大家还要精力满满地去宣传。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们会想,这是怎样的动力支撑大家做这些事情,因为不可能从中获得什么利益,唯一的利益的话,那就是满足感。绿果果还有一个事情也很出色,他们在大件垃圾处理上做得很好,这也是他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很多人并不知道大件垃圾需要回收,其实大件垃圾回收起来有80%到90%的物件都可以再利用,剩下一点点才是要销毁的垃圾,如果我们做前端小区试点的组织跟大件垃圾处理组织联合的话,我觉得可以把更多的大件垃圾环保处理,这是合作理念的益处。
福田生态文明促进会。这是我第一个采访的组织,我当时非常忐忑,因为我以前并没有接触过社会组织,反正听到“社会”我就觉得有点严肃。但他们都很热情,很亲切,这是社会组织和企业的一个大的行业气氛。许姐 本人的故事也让我很惊讶,我当时真的不敢相信会有人来做这样麻烦的事情,她在自己的小区宣传,带动小区居民做一些垃圾分类。如果我们身边有更多这样自觉的人,深圳就会少很多垃圾。
(二)后端处理
现在要讲到后端了,不得不提到大树科技。他们的理念就是注重真实的体验,他们在试点小区有一个阳光棚,如果居民垃圾分类做得好,就可以得到自己的土地,小小的一块,有点像开心农场,居民把厨余垃圾分类出来交给大树科技,大树科技把这些厨余进行处理,变成酵素,再返给居民一些,他们就可以用自己的酵素把自己的土地种好。厨余垃圾分类的好处,取之于民返之于民,让他们有垃圾分类的动力,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这样就会带动另一部分人。甚至包括大树科技未来想要做的一些事情,鱼水循环系统等,都有点类似于阳光棚的方式,理念就是小区内的厨余垃圾自产自消,不要外运。依照现在的垃圾处理模式,如果外运的话工序非常复杂,最后垃圾都不知道去哪儿了,如果能在源头把可以处理的厨余垃圾处理掉的话,分类减量成功指日可待。
酵素公益志愿者团队。我觉得这是前端、后端都在努力的组织,我当时采访一位师兄,他说他们经常全国巡回演讲与宣传,后端也非常专注于酵素的制作。他们制作酵素,有一个和小区厨余垃圾分类不一样的地方,他们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于农批市场,农批市场的垃圾回归到大自然也好,回归到垃圾收运体系上也好,能恰当利用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我分享一个故事,就是源创。他给我很不一样的感受。我遇到源创总经理的时候,他讲了一些很现实的东西,他不仅把社会环境、外界的系统模式透彻地分析给我听,还把对自己企业内部运作模式的逻辑化以及系统化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他的产业链理念。他们无论是执行一些活动,还是自己提出的一些概念,都推行这三个步骤——推广、运营和培训。推广就像今天说的理念宣传,我告诉你该怎么分类,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等等,他们也自然会有一些相应的非常好的活动,比如说入户宣传,摆摊设点。说到运营,就是让居民真实体验到他们自己做垃圾分类的效果,他们做旧衣回收,之后把成果再反馈给居民,展示给居民,比如拍一些照片带回来,或是带居民到资源化末端参观等。最后是公益培训,也是重点,他的培训还包括自己内部的培训,因为我们作为公益组织,想要去解决当下的问题,需要一些专业能力,,需要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
二、我们前进的阻碍
人力和财力对于我们来说是最有限制性的两力。公益组织主要活动的经费来源是四个,政府项目的补贴、基金会与众筹、组织内部私人出资和后端产品的盈利。主要的是前两个,其中又最主要的应该就是政府项目的补贴了。财力和人力的缺乏让社会组织和企业陷入比较尴尬的局面,我们的社会组织正在蓬勃发展,我们想做更多事情,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人力,需要有人帮我们做事情。公益组织财力的缺乏,让很多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保障自己生活的年轻人会选择忽略这个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财力也会影响活动的结果,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我们想要执行的项目以及远大的目标,但是我们没有钱,只能做一些表面、零散的工作,政府看到这些会觉得,你看,公益组织只能做到这样。这样下次的项目可能也不会增多,得到的项目资金不会更多,因为已经产生了一种不信任。这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除了财力和人力这两个比较欠缺的地方,大家也有说到政府和居民这两块。关于政府,大家普遍反映,政府释放和批准的项目太少,缺乏独立的处理部门。一个城市需要把垃圾问题处理好,需要统一、系统化的部门来专门抓这个问题,现在的情况,可能就是这个部门管理垃圾的前端问题,另一个部门的另一个办公室管垃圾的后端的事情,他们可能很长时间都在处理相约见面开会的事情,再经过多方协商分工,然后执行,效率比较低。再者,关于后端处理比较弱,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这四点是我听到的比较迫切需要改善的方面。说到居民的话,基本上只有一点,那就是居民不配合、冷漠、素质低、不理解。
以上就是居民、政府、财力和人力方面,我觉得这是大家比较棘手的阻碍和困难。当然还有利益集团的干扰。
什么是利益集团?他是传统的垃圾分类产业链的一个模式,就是在第三方出现之前,我们国家如何处理垃圾分类问题的一个系统。目前社会上利益集团显然已经出现问题了,因为他们不能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现在垃圾的问题已经很现实,岌岌可危,说明过去传统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情况,所以才会出现第三方的帮助。但这个利益集团为什么还在这里,为什么没有人把他去掉呢?这想得很简单。其实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不能说利益集团不好就把他拿掉,他长期存在于国家的运行模式当中,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新的垃圾分类处理实践模式,让政府看到希望,那对利益集团的取代,目前还是不太可能的。
那么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呢?应该就是政府,关于人口素质和利益集团、资金和人力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顶层设计的问题,因为民众现在没办法自觉地保护环境、垃圾分类,所以第三方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没有掌握很多的资金和人力,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规和执行力,很难扭转局势。像利益集团,也不是说哪一个人就可以把他消化掉,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转型,而且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第三方能做到的,就是能为政府寻找一些更好、有效替代传统处理方式的实践模式,这自然就涉及到政府需要增加执行力,将政策落到实处。
三、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政府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政策落到实处,把某件事情做好,做得有效。比如新颁布的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有效地推行这个政策,可能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但是不能因为漫长我们就不去做。而且我们现在已经没有时间了,所以需要快点落到实处。绿宝宝建议试点小区的宣传和分类,每个小区都应该作为试点小区,不要再等了,大家已经有一些比较好的模式,为什么不先去尝试一下?不是说你今天做到百分之百完美才把这个事情推行出去。希望每个小区都可以行动,实行垃圾分类、垃圾不外运这些理念,而且要强制推行。政府不仅需要立法,还要做出有执行力的行动,比如说小区分类没做好,需要付出一些相应的代价。
其次,专门的机制。虽然大家已经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是好像还没有完全专门针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机构,我们想要去解决一个问题,要找城管局、街道办等其他相关的部门,找完了以后可能已经过了一个月了。一个城市想把垃圾分类做好,必须有一个专门抓这件事情的部门。
第三,后端处理。这是让我们非常头疼的事情,当我们做好了一些前端的垃圾分类处理,后端还是没有跟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何加强后端处理?一方面是需要我们有更多的社会企业去实行这件事情,需要政府给予我们更强大的技术团队。还有一点挺重要的,要为后端处理的产品创造经济效益,让它进入市场,这样才能带动整个产业链有机地循环起来。我觉得这个可以实现,政府可以想一些办法来促进。
第四,从学校入手,从小孩子抓起。小手拉大手,不仅是一个口号,具体落实包括把知识带入课本,让它变成有学分制,或许还可以有一些考核,让小孩子知道这很重要,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最后,减少浪费。从前端把垃圾减量,除此之外,就是减少浪费。国家需要干涉,比如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过度包装的问题,又比如一些餐厅会在桌上放上卫生纸,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如果减少了这些细节上的过度浪费,最终垃圾减少的数量是非常庞大、可观的。另外,机舱供餐的浪费问题可以改善,国外很多地方上飞机的时候,会问你要不要选择在机上用餐,如果你选择“否”的话,就可以减少食物的供应。我们自己平时也可以注意一下,用自己的水杯、带一些环保的袋子等等。
(二)其它政策建议
一是付费原则,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实行,比如说台湾,政府规定必须同一种垃圾袋,而且必须购买。如果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我觉得是很好的变相收费模式。还有企业责任的延伸,我们喜欢买一些非常好看的商品,喜欢一些华丽的东西,背后造成了大量的垃圾生产,如果从源头,从非常关键的核心地方,规定他不能生产非常浪费的包装,要生产的话就必须对自己的生产模式付费,就可以在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二是就近原则。每十个小区就有一个中转站来解决垃圾问题,垃圾不外运,从源头解决好,让它慢慢循环运作起来。
三是收费体制的改善,政府一些补贴有时候会给到物业,其实可以把补贴给到办事的团体,因为这个团体更了解活动的运作和项目的完成方向。收费制度可以有一些系统化的模式,需要一个可行规定。不要有的时候给物业,有的时候给参与活动的先锋部队。
四是专门的讨论机制,跟前面所提的政府系统化的机制是差不多的。希望政府给予这样的机会,给我们固定的时间,比如说周六的资源回收日。我们也可以和政府有固定的交流时间,保证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发言权,非常及时地向政府反映一些问题。
五是实现社区厨余的不外运,就是内部的处理。前面都有详细说明。
(三)企业与组织
这也是我很想讲的一个方面,我这段时间接触了大家,了解大家,我讲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你们的心声,同时也有一个反思,怎么让社会组织和企业可以更好的运作,反过来回馈给你们的?
一是政府其实不缺钱,当然也不缺人,而是缺少骑兵,骑兵就是第三方社会组织、企业以及新的对策,就像前面说的,政府需要行之有效的垃圾处理系统,只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系统出现,这也就是第三方组织义不容辞要去实践与发现的。我们需要帮助政府寻找到新的系统和示范,提升专业技能,实施规范化、专业化的运作。
二是换位思考,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方式很好。有些居民和我说,他们从中得到了好处,但是要看大多数的民众能不能接受,不能孤芳自赏,需要更多的反思,需要听更多的声音,需要和居民交流,虽然居民有的时候很不好交流,但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我们需要不断的创新,我们财力、人力有限,需要更多的钱和人,我们不能玩更多的新花样。创新,不是活动多有趣,要不停思考当下的环境,思考怎么能用更适合当下的垃圾分类的处理模式?所以创新也不是在活动的趣味上、活动的复杂程度上,有的时候需要想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三是现在社会组织和企业完全处于抛头颅撒热血的状态,可是他们做系统化的东西,包括运营、推广,还有专业化训练,他们觉得自己所做的就是协助的工作,他们只是需要把这些东西教会给物业、社区、政府,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有任务可以做,而不是让我们自己来完成垃圾分类,这也是一个问题。
最后一个,大家来到这里一开始就是想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然不会坚持到现在,任何地方都是这样,有些人可能有其他的想法,这应该是少数。我自己的意见是,就算你觉得在这里得不到什么好的回馈,就算退出也不要改变一开始的初衷。
四、其他建议
关于资源回收日,我当时去绿果果采访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累,因为他们每次做活动的时候,要把四个甚至以上的垃圾筒搬到车上再拉下来,活动结束再带走,如果有一些试点去定时定点,你知道下次还会来,为什么不把垃圾筒放在现场?他说会有居民往里面扔垃圾,我就想到为什么不锁上?可是他们说找不到这样的垃圾桶,但是我觉得这是很可行的事情。我在台湾的大街小巷看不到垃圾筒,他们自己店铺的后方会有垃圾筒,是锁上的,我当时很疑惑,因为我丢不了,后来我觉得他们很聪明,避免居民随便往里面扔垃圾,台湾可以买到我们也可以买到,我们可以减少义工非常超额的付出,在一些细节上进行改善。希望有人可以去想一下怎么做,找一个带锁的垃圾筒。
资源回收日是周六进行的,有些人觉得资源回收日不太必要。如果还要继续的话,希望改到周日。周日大部分的人休息,这样做宣传活动的时候会遇到更多的人,更多人会知道你这个理念,同样的,有些义工周六没办法做这样的活动,周日就会有更多人参与。谢谢。
苗雨濛
台湾省台中东海大学大三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