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库百人会 > 智者活动

智者活动

孙月:关于加快建立地下水和土壤防控治体系的提案

更新时间:2016-11-16

 

编者按:

    在我会与市政协提案办早前共同举办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智库百人会成员、福田区生态文明促进会执行会长孙月提出了两项建议,当场得到了市政协提案委主任余立功同志的认可,表示要将这两项建议列为正式提案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现将孙月同志的两项建议发给智库百人会的各位专家,希望大家都能向孙月同志这样,将自己好的想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阐述,并提出具体解决的建议。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我们智库百人会专家在参与决策和推进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赶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十二五”规划中分别在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中提到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和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中提到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一直以来,深圳市将地表水作为水环境管理工作重点,在地下水环境管理工作方面几乎空白,在土壤环境的管控上也有很大的缺失。在“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下,建议在“十三五”规划中将建立地下水和土壤防控治体系作为重点工作向有关管理部门提请。

 

一、深圳市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管理现状

 

    目前,深圳市在地表水环境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原特区内主要地表水体环境质量趋稳向好,而全市地下水环境管理工作刚刚起步。据了解,目前福田区应急部门已在部分区域凿建了应急供水井,但在地下水环境管理方面全市还处于盲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对城市土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城市化过程导致城市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质、生物特征显著改变。当前,我市土壤环境质量还存在污染底数不清、监管能力薄弱、科技支撑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社会意识不强等问题。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由此遗留了大量的工业搬迁遗留污染场地,但是,我市乃至全国在受环境污染不动产的评估及修复工作几乎空白。

 

二、 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管理工作重要性

 

    虽然地下水并不作为我市的饮用水源,但地下水资源作为战略储备水源对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地下水作为河流、海湾的重要的补给水源,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河流、海湾的水体水质。极有必要建立辖区地下水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辖区地下水环境防、控、治体系。


    “万物土中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土壤资源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态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继已经出台的“大气十条”、“水十条”后,环保部正在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的“土十条”,预计今年内出台。针对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环保部准备按照“1234”工作思路推动,一个目标是指用6至7年时间使土壤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两个重点分别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特别是城市里的居住和商业用地。三个环节是抓住防、控、治,控制风险。四个基础是未来几年夯实基础,一是摸清指数,尽快开展详查工作,尽快摸清土壤污染物家底,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完善制度、法规、标准、规章制度;三是创新技术;四是提升土壤环境检测监管的能力。因而,结合我市土壤环境管理现状,极有必要建立辖区土壤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辖区土壤环境防、控、治体系。体系的建立既与国家环保部总体思路与工作部署同步,又能契合深圳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福田区地下水和土壤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结果

 

    据了解福田区2015年在辖区内开展了地下水和土壤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

 

    从调查结果来看,福田区地下水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极差率约为40%,离国务院发布的“水十条”确立的地下水极差率15%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以竹子林监测点为例,点位附近片区受餐饮废液(附近存在4片倾倒区域)污染极为严重,含水层为细砂,导水性能强,目前该片区域地下水已呈黑色,并散发浓烈的恶臭味,该点位临近深圳湾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根据福田区地下水流向,该片区域地下水直接排泄入深圳湾,监测结果显示,地下水氨氮、亚硝酸盐、COD等均已严重超标,尤其是氨氮已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V类标准23.4倍。考虑到该片区域已受到严重污染且存在潜在生态风险,拟提议福田区对竹子林片区进行详细的地下水污染专题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竹子林片区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从而改善竹子林片区地下水环境质量,并为福田区、深圳市其他区域乃至全国各地提供地下水治理示范。

 

    福田区土壤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结果显示,福田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除少数区域存在氟化物、铜、锌、铅等污染物超标外,其余区域均未超标。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周边区域,而福田区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区,未来产业发展以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为主,污染型的工业企业将不断搬离福田,由此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工业搬迁遗留场地,拟提议福田区对现状工业搬迁遗留场地开展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及修复等。进而建立污染企业工业搬迁遗留场地环境调查、监测、风险评估及修复工作机制,严格要求福田区污染企业在进行搬迁后对遗留场地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相关工作,否则国土部门不予以土地流转审批。

 

四、什么是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防控治体系

 

    “防”主要体现防患于未然;“控”主要针对现有污染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治”是指对存在污染严重区域进行环境修复。预防为主,协同控制,分区防治、突出重点,加强监控,循序渐近。

通过构建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防、控、治体系,建立地下水和土壤环境常规监测网络、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监管制度、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预案、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工程、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地下水和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等,从而切实改善辖区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保障战略储备水源安全,保护土壤资源,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提升辖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局面。

 

五、建议实施办法

 

    1.建立深圳市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常规监测网络,以区一级为单位设置一定数量的地下水在线监测点位,密切关注土壤环境质量变化以及地下水水位、污染变化趋势,为防范海水入侵和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恶化提供基础的数据保障。

 

    2.通过详细调查各区地下水和土壤重点污染源分布现状、雨污分流及管道状况、应急供水井分布及周边环境状况、工业搬迁遗留场地分布及环境状况等,有针对性地研究并制定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监管制度,有效提升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

 

    3.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全市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预案,并建立应急供水井水质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发现地下水水质异常应立即通报,同时,环境监测部门可配备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器以备应急使用。

 

    4.根据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状况调查结果,针对已受到严重污染且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的区域,进行详细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专题调查、风险评估、数值模拟及修复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水或土壤污染修复。

 

    5.建立地下水和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作为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防、控、治的重要支撑手段。数据库可有效提升辖区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管理水平,将地下水和土壤环境常规监测网络、地下水和土壤重点污染源、雨污管道、应急供水井、工业搬迁遗留污染场地、地下水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信息、污染修复信息等纳入该系统,并实现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管理决策支持服务,与此同时,将该平台的部分数据对公众开放,促成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科学化、信息化实施。

 

    6.加快推进地下水和土壤环境污染调查、评估、修复技术创新,加强对重要课题的研究,创新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引进和培育优秀的专业人才,培育和孵化我市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高科技企业,从而推进我市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保护,并促进我市环保产业发展。

 

 

 

 

 

孙月    福田区生态文明促进会 执行会长、智库百人会成员

 

  • 微信公众号